| 加入桌面
  • 手機版 | 無圖版
  •  
    行業(yè)頻道
    高級搜索 標王直達
    排名推廣
    排名推廣
    發(fā)布信息
    發(fā)布信息
    會員中心
    會員中心
     
    倫敦銅價 | 紐約銅價 | 北京銅價 | 浙江銅價 | 江蘇銅價 | 江西銅價 | 山東銅價 | 山西銅價 | 福建銅價 | 安徽銅價 | 四川銅價 | 天津銅價 | 云南銅價 | 重慶銅價 | 其它省市
     
     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綜合新聞 » 正文

    張大春:李白身世存爭議 27歲的婚姻充滿“煙霧”

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20-02-21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    銅之家訊:中新網(wǎng)北京3月23日電(上官云) 近期,知名臺灣作家張大春新書《大唐李白·少年游》出版上市。23日下午,張大春在北京舉行“在歷史

    中新網(wǎng)北京3月23日電(上官云) 近期,知名臺灣作家張大春新書《大唐李白·少年游》出版上市。23日下午,張大春在北京舉行“在歷史的縫隙與灰燼里”讀者沙龍,分享創(chuàng)作經(jīng)驗,介紹自己眼中的李白,高曉松作為嘉賓出席。談到自己理解的李白,張大春表示,關于李白的身世一直存有爭議,而這位詩人27歲時的婚姻亦充滿“煙霧”。同時,張大春笑稱,在創(chuàng)作時他不可能想象自己就是李白,但是會在探究李白的經(jīng)歷時亦步亦趨的追隨他。而歷史雖允許推測,但需要吻合史實證據(jù),“至少要符合李白行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。

    李白祖上或為西域“移民” 27歲成婚并非“入贅”

    歷史上,李白以詩歌名世,公眾對其一些佳作耳熟能詳,但李白的身世卻存在一些爭議,史書記載李白“雙目哆如虎”,“身長不滿七尺”。張大春表示,關于李白祖上的來歷有很多說法,追索可信材料和當時的移民政策,李白的父親李客從西域歸宗川西綿州,并未留在客商聚集的長安、洛陽,這很可能因為綿州當?shù)胤杀容^寬松,“但李白說其少年曾經(jīng)手刃數(shù)人,這并不太可能,至多是殺傷過人。”

    正因為李客是商人,根據(jù)當時的制度,李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,因此只能通過舉薦和獻賦做官。李白文采雖好,但一直未曾獻賦,原因大致也是因為身份問題。

    “李白27歲的婚姻也充滿‘煙霧’,娶了一個家道沒落的‘故相之孫’?!睆埓蟠航榻B,有學者指出在這場婚姻中李白是入贅,但查閱《新唐書》發(fā)現(xiàn),唐朝存在一種婚姻制度,“男方可居于女方家中,不入贅也不改姓,女方也不拜男方祠堂?!?/p>

    但這并不意味著李白一生沒有“愛情”。張大春笑稱,李白存留的詩歌中多次提到月亮,并賦予其前所未有的多種意象。這或許因為李白心中有自己的“月亮”,可能與他的鄉(xiāng)愁有關,亦可能和愛情有關,“李白一直自認太白金星下凡。當時他有一個年長十歲左右的師母,兩人并不能常見。就類似金星與月亮在天象上的關系,因此李白有可能會將這種感情寄托到月亮上。”

    李白或通過為青樓女子編歌推廣自己的詩歌

    史料記載,李白年輕時曾四處游歷,直至當時的金陵、廣陵,同時與一些詩人唱和。而唐代通信方式并不如現(xiàn)在這樣發(fā)達,當時的名士如何往來、成名一直是史學界關心的話題。張大春告訴讀者,唐朝也有“報紙”,大概一尺高,一尺半寬,主要記錄皇帝,朝廷重大事物。而當時的兩個人傳遞訊息不一定有具體地址,只要注明住處附近驛站即可。

    “還有一些仕人聚集的地方,如依據(jù)人丁往來需求建立的‘驛亭’,規(guī)模很大,可容納上百人。李白的《菩薩蠻》中便有體現(xiàn):長亭更短亭?!睆埓蟠航榻B,當時的青樓曾聚集一些名士,舉辦賽詩一類的活動,李白亦會通過為青樓女子編歌曲推廣自己的詩歌,爾后李白名聲的極度擴散,與經(jīng)?!芭菰凇鳖愃茍龊虾苡嘘P系。

    據(jù)記載,李白一生大概創(chuàng)作五千到一萬首詩,很可惜多數(shù)都已散佚。張大春感慨的表示,在那樣的時代,這些詩人通過自己的行蹤和口耳相傳,呈現(xiàn)生命和未遂的理想抱負、內(nèi)蘊的固定情感,乃至創(chuàng)作的修辭技法,“歷經(jīng)時間,就像過濾器濾過的汁水存留至今,形成文學的傳統(tǒng)?!?/p>

    談歷史觀:歷史允許推測 但需要吻合歷史存留的證據(jù)

    由于《大唐李白》一書涉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,其寫作方式和作者張大春的歷史觀也受到關注。張大春表示,每個人都會受到歷史的影響,亦都有機會創(chuàng)造某一種形式的歷史;歷史雖允許推測,但需要吻合歷史證據(jù)。

    “可能大家都會關注,在漫長的社會發(fā)展過程中到底曾經(jīng)存在怎樣的真相,而能夠被記錄下來的東西又有多少是我們渴求的?,F(xiàn)代人要在能掌握前代遺存的看法時,要剔除其中那些容易發(fā)生謬誤的‘偏見’?!睆埓蟠褐毖?,自己為寫《大唐李白》曾長時間泡在圖書館翻閱史料,在創(chuàng)作時亦一直秉承這樣的觀念:不可能想象自己就是李白,但是會在探究他的歷史經(jīng)歷中亦步亦趨的追隨他,歷史允許推測,但需要吻合歷史證據(jù),“至少要符合李白行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?!?/p>

    高曉松則給予《大唐李白·少年游》很高的贊譽。在他看來,在書寫歷史的時候,有些人要么將歷史寫的很乏味,要么在書中關于歷史人物的心理描述會有“過頭”的現(xiàn)象,而《大唐李白·少年游》很好達到“既不乏味又不臆造”的境界。

    談到歷史觀的話題,高曉松對張大春的觀點表示認同,他說,歷史有無數(shù)的碎片,真正遺存至今、能讓大家看到樣貌的并不多,因而大部分的歷史都是猜測。
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資訊
   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