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現(xiàn)小史
銅是人類最早發(fā)現(xiàn)和使用的紫紅色金屬。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使用。夏代(公元前21-前16世紀)已進入青銅時代。湖北大冶銅錄山是世界上最早豎爐煉銅的古遺址。當時是采用孔雀石為原料,木炭做還原劑,通過火法鼓風熔煉得到高純銅的。我國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濕法煉銅的國家。
銅的制取
金屬銅的生產(chǎn)有火法及濕法二種。 火法煉銅是以銅精礦為原料,經(jīng)過焙燒、熔煉、吹煉、精煉而生產(chǎn)電解銅。 濕法煉銅是用溶劑浸出銅礦石或精礦,而后從浸出液中提取銅的。主要過程包括浸出、凈化、提取等工序。目前世界上濕法煉銅的產(chǎn)量約占總量的12%。該法主要用于處理氧化銅礦。
銅的性質(zhì)
銅是優(yōu)良的導電體和導熱體,電導率為銀的94%,熱導率為銀的73.2%。銅在干燥空氣中不氧化,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濕空氣中表面形成一層銅綠;與堿溶液反應很慢,但易與氨形成配合物。銅的標準電極電勢為+0.337伏,銅不能置換酸溶液中的氫,但溶于有氧化作用的酸中。二價銅的電化當量為0.0003294克/庫侖。
銅的資源
銅在自然界中,主要呈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和銅的氧化物、自然銅以及銅的硫酸鹽、碳酸鹽、硅酸鹽等礦物約有280多種,主要礦物有16種:自然銅;銅的硫化物:黃銅礦、斑銅礦、輝銅礦、銅藍、方黃銅礦、黝銅礦、砷黝銅礦、硫砷銅礦;銅的氧化物:赤銅礦、黑銅礦;銅的硫酸鹽、碳酸鹽和硅酸鹽:孔雀石、藍銅礦、硅孔雀石、水膽礬。
銅的用途
銅容易與鋅、鉛、鎳、鋁和鈦組合成合金。銅及其合金被廣泛地應用于電器、機械、車輛、船舶工業(yè)民用器具等方面,是現(xiàn)代工業(yè)、農(nóng)業(yè)、國防和科學技術(shù)不可缺少的有色金屬。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